全本小说网
首页 > 言情 > 公子风流 > 第八百九十三章 :开天辟地

第八百九十三章 :开天辟地

目录

  赖太爷已经吓呆了。+

  他是人老成,当然预料到很多种后果,可是偏偏不曾预料到现在这种。

  这时候已经有人押着他回到了宅邸,他发现这里已经被控制起来,地上还有一个反抗的庄客倒在血泊中,家里各房也被控制。

  秀才遇上兵,到了这时候,赖太公怒火攻心,已是有些吃不消了。

  紧接随后,他看到许多人,来的,有不少都是成都府的官吏,还有几个和赖太公是老相识,可是现在,大家的脸色都是冷漠,都装作和赖太公没有任何牵连。

  其中一个,一身蟒服,脸带杀机,他背着手,在众人拥簇进来,直截了当道:“哪个是赖有保。”

  赖太爷听了,只得拜倒,道:“小人赖有保,却不知小人犯了什么罪,何故加以侵害。”

  郝风楼只是看他一眼,便道:“有没有罪不是你说了算,是本王说了算,现今有生员在这杏花村遇害,本王不找别人,当然是找你们赖家,这笔帐不算在你们头上,难道算在本王的头上不成?本王推行圣法,尔等再三阻挠,又侵害生员,罪加一等,你真以为这个世道还是你们的世道?这王法还是你们说了算的?真是愚不可及,不知天高地厚,事到如今还不知幡然悔悟,还来问本王何罪之有,这不可笑么?”

  郝风楼慢悠悠的继续道:“本王来的时候好生参观了一下你的家业,不错,不错。确实偌大的家业,看你赖家有今的产业也是难得。先祖创业维艰哪,本心来说。本王也晓得你家的东西,都不是大风吹来的,可是嘛,你既然非要问这何罪之有,那么本王就不妨告诉你,你挡着路了,你和你的那些人既然成了绊脚石,就得乖乖的滚到一边去,若是听话。本王尚还可以让你们苟延残,可是不听话,本王就一脚踢开。”

  这番话声俱厉,让赖有保的脸色顿时变了。

  却听郝风楼道:“来人,抄没赖家,土地充公,所有男丁悉数发没崇明岛为奴。”

  赖有保的脸色颓唐,顿时变,他整个人不萎了下去。

  这好端端的一个家就这么没了。

  而明火执仗的官军自然也不客气。在一阵阵女眷的尖叫声中,纷纷动了手。

  ………

  消息已经在成都府内传开。

  虽然许多人私底下开始痛骂,可是这时候,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在台面上。谁都不敢做声,这些人终于知道,这个姓郝的家伙是不讲道理的。有了赖有保的前车之鉴,巨大的压力便在了所有的士绅头上。

  眼下那些生员已经开始肆无忌惮起来。这些生员在乡间四处推广圣法,以至于最不开窍的老农。如今都晓得了圣法是什么。

  如此一来,士绅不但承受的上头官府的压力,还要承受下头佃农们的不怀好意。

  终于,有了承受不住了,东坪的周家开始发售土地,总计是七千多亩,而且还是低于市价两成的价格,而周家一有了动作,各家终于绷不住了。

  土地在跌,在暴跌,就好像雪崩一样,从前一亩良田,纹银三十两,而如今,却一下子跌到了二十两,可即便二十两,依旧是无人问津,土地就这么烂在手里,却偏偏非要甩卖出去不可,况且越来越多人开始进入卖地的热之中,于是暴跌继续。

  连续暴跌了一月之久,这地价居然只剩下了七两银子,地价之,可谓是旷古未有,于是谅山钱庄开始出没了,他们发放了专门的购地贷款,但凡是农户,都可以向钱庄告贷,购置土地,贷款七十两银子购地,贷款二十年,还银十二两,不得不说,这钱庄做的买卖有些亏本,若不是为了配合定南王,钱庄是绝不可能做如此买卖的。

  毕竟二十年才五两银子的利息,以现在的通货膨速度,基本上算是倒贴了。

  当然,钱庄眼下也不是完全没有利,平时的时候,寻常农户哪一个都接触过钱庄,想要把钱庄推广开来,成为所有人息息相关的东西,有了余钱便存进去,钱庄发行的钞票有人认账,需要银子时,不再在乡中借高利贷,转而向钱庄告借,这种生活习惯,恰好可以从这时开始培养。

  于是乎,买地的热终于开始了,那些佃农终于不再承租地主的土地,开始向钱庄告借,购置土地,再以土地作为抵押,每年按时还贷,寻常的小农、中农亦开始吃进一些土地。

  所谓的圣法终于推广开来,不只是成都府,即便是其他各府,也开始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定南王在成都府已经推行圣法,许多人预计,迟早这圣法要推行到各处,有了成都府的前车之鉴,现在若是不趁机把多余的土地手,只怕将来一旦那圣法的刀架在自己脖子上,再要卖地,可就来不及了。

  原先的士绅们如今是哀鸿遍野,他们失去了土地作为经济基础,自然而然也就再无可能影响到官府了,所谓的宗法,如今亦成了笑话,从各地调的家长保长们终于开始渐渐有了威信,若说以前的乡村,是一强而众弱,一家占有绝大多数的土地,其他人家都只是这家人的附庸,村中可能半数人都是这家人的长工和佃农,在这种情况之下,自然而然,他们就成了乡村中的无冕之王,而如今,这些资源被打散,被官府任命的保长甲长便开始显得极为重要了。

  郝风楼的心情也就逐渐好了起来,这些保长甲长如今成了自己的触手,接管了乡村之后,终于使得政令通达了。

  郝风楼开始颁布扫盲令,当然打着的,也是圣法的名义,要求所有十岁所有的孩童,必须学会读书写字,府里学官将每年进行考核,进行认证,家中有男丁通过识字考核的,粮税都可每亩少收一斗。

  这个措施下来,送去村学读书的孩子渐多了起来,郝风楼的任何措施,某种程度都不是强行,并非是那些老爷们一样,自认为读书写字,是为了你们好,是为了你们长远考虑,你们便理应感恩戴德,乖乖听话。

  而事实上,读书写字固然是长远的考量,可是对于许多农户来说,让孩子去读书,长远的利益终究是太过遥远,没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倒不如让孩子在家里做农活,多个帮手,可是如今却是大大不同了,读书认字,通过考核,其实不难,不过在村学里学个一年半载而已,加上算数,算也就一年时间,可是一辈子都可享受粮税的优待,这对于绝大多数农户来说,都是一笔好买卖。

  因而现在各处村学都是人为患,莫说是半大的孩子,还有二十多岁的青年也跻身进去,每都是咿咿呀呀的读书生,很是热闹。

  在此同时,知府衙门开始预定谅山的报纸,什么报都有,每月都会按时送来整整一车,里头都是各种消息,平南王最新的诏令,哪里发生了什么稀罕事,近来粮价暴涨,又或者是铁价暴跌,又或是某某船队抵达某无人岛屿,还有岛上的诸多风土人情等等,不只这些,还有诸多神仙鬼怪的故事等等。

  这些报纸都会送到各村,而村学的教书先生则是终究是没有课本教学的,自然而然就拿这些报纸来教学。

  报纸里的许多东西绘声绘的在课堂上讲出来,某种程度却像是给所有人打开了一扇窗户,在这远离喧闹的村社里,这些可能祖祖辈辈都在此务农,永远都不可能离方圆百里的人,竟是通过这些,开始与外界发生了联系,或许他们对于谅山,对于平南王,对于火车,对于海船的想象可笑无比,可是一旦这想象通过文字最后形成某种遐想,一个新的世界乃至于新的世界观,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比如在谷场,一到傍晚,许多人便聚在一起纳凉,从前男人们总是说些家里长短的事,附近谁家女人如何如何了,谁家男人如何如何,而现如今却是有人开始眉飞舞的说着诸多军国大事,什么铁路,什么债券,什么谅山军,什么征服天竺,虽然这些人说起来总是夸大其词,甚至是荒唐可笑,甚至在后世,若是被某些人听了去,多半还要讽刺几句,你们这些民不是统治阶级,却有统治阶级的思想,可悲可哀云云。可是对郝风楼看来,却是极为了不起的进步。

  ………

  第一章到,求点月票!(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