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首页 > 武侠 > 逆天劫 > 第十四章 对牛弹琴(七)

第十四章 对牛弹琴(七)

目录

  李越前听着朱元璋的口气好象穷人家有地方可卖儿卖女,倒似有天大的福份一般。不过他却没想到朱元璋这个皇帝小时候竟然吃过那么多苦,还挨过饿。他一直以为皇帝一生下来就是锦衣玉食,生活条件无比的优越。而说起这挨饿的本事来,李越前自忖朱元璋多半不是他的对手。李越前一连饿个十多天,却也没什么大碍的。若论起吃饭的本事来,朱元璋就更不是李越前这个超级大饭桶的对手了。以前李越前也常听人家说起朱元璋是一个讨饭的和尚,到今天才知道朱元璋是如何出家的。可是朱元璋如何又成为讨饭的和尚,李越前便不知道了,可又不敢问。于是乎,他便如听故事一般,向朱元璋问道:“那后来呢?”

  朱元璋道:“再后来啊,旱灾越来越重,连‘皇觉寺’里也没有吃的了,师父便让我们出去云游挂单…”说到这里,朱元璋突然明白过什么来,住口不说了,而是向李越前道:“你现在明白了没有?这官,朕是不会下令取消的。”

  李越前道:“可是陛下说的都是前朝的事情,现在是大明朝的天下了,老百姓都有饭吃了,为什么还有人卖儿卖女?”

  李越前这个问题倒是问得十尖锐,不令朱元璋刮目相看。朱元璋心想看来这小子一旦聪明起来还不是一般的聪明,这样的问题居然能问得出来。朱元璋沉了一下,方道:“李越前,你知道不知道?那些没饭吃的穷人家也种地,为什么会没饭吃?”

  李越前想不出来,只是道:“自然是因为他们穷了,正因为穷,所以才没饭吃了。不然怎么叫穷人家呢?”

  朱元璋摇头道:“不对。这其中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些是因为天灾,有些人是因为懒,而有些人是因为运气不好,还有些人则是因为不会营生。有些人很勤快,天天拼了命的在地里忙活,可是他们家地里的庄稼就是没有别人家长得那么好。一算收成,总是比别人家少了许多。这样一来,他们的家里便没有余粮,一遇上天灾人祸,便不得不卖儿卖女了。”

  李越前想了想,道:“那是那些人家的地不好。我以前在村子里听别人说起过,说好的田地里,长的粮食就是比别的田地里的粮食长得多。”

  朱元璋闻言却道:“地不好只是一个方面。不然的话,朕便在京城附近割几亩最好的地给你种种看,看看是你种出来的粮食多,还是别人家种出来的粮食多。我想你若是靠种地吃饭的话,也早就被饿死了。”

  李越前闻言便笑了起来,若是让他去种田,估计可收不了几颗粮食。当下他也敢不再追问院的事情了,他可不想当真让朱元璋封他几亩田来种上一种。其实洪武时期的农民破产大部分都与粮长制度有关。而朱元璋虽然知道,却又无力更改,所以便轻描淡写地将责任都推到运气与营生的本领上。

  李越前又与朱元璋闲聊了数句,便向朱元璋告辞。临行前朱元璋告诫李越前,不要将“霸王秘府”和他将要微服出游的事情说出去。而李越前却说楚城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了。朱元璋只是说楚城是聪明人,不会将这件事传的,这才放李越前离去。

  李越前离去之后,朱元璋这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看来他对付起李越前来也不是那么轻松。他皱着眉头,在水池边坐了一小会,似乎在想什么事情。想通之后,他这才拍了拍手。

  掌声还没结束,却有一条人影如幽灵一般在朱元璋的面前闪现。来人瘦瘦弱弱的样子,身着一身太监服饰,头发已经花白了,一双眸子黯淡而无光泽,异常的浑浊。看上去不过是个不中用的老太监,却没人能想到他的身法竟然如此迅捷。

  朱元璋向那老太监道:“胡惟庸这些年来动作不少哇!一方面收罗了那么多高手,另一方面还在江北建了个什么‘霸王秘府’,如果李越前不向我说起,我还不知道有这么档子事呢!安忠,你给我派几个人去查一查,顺便再看看胡惟庸有没有建了别的什么秘府、秘宫或是秘殿之类的东西。一定要给我查仔细了,一样也不能给我漏掉。”

  安忠点头道:“是!陛下!”然后又望着朱元璋,看看还有什么别的吩咐。

  果然,朱元璋又道:“朕估计楚城现在也在查这件事情,你的人去查的时候要小心些,可别让楚城发现了。”在安忠点头应命之后,他又向安忠问道:“那个李越前,你看着怎么样?”

  安忠道:“那个李越前的确是个人才。武功既高,人也很聪明,只是欠缺了一些历练。刚才老奴远远地观察了他一会,觉得这个人心思根本就不在做官上面。这个人不可以利,不可以用权势威。而让这种人听话最好的办法,找一个令他最为崇敬的人来,才可以控制住他,只是这种人稀世难求。是以老奴认为这个人最终还是不能为皇上所用。”

  朱元璋却道:“只要是个人才就行,朕就不信他不能为我所用。你去办事吧!”安忠见朱元璋不信,叹了一口气,退了下去。

  李越前离开了朱元璋之后,便出了宫去寻齐云逸等人。只是他连自己的办公衙门在哪里也不知道,自然也不知道去哪里找他所说的四个人,只得再度入宫找来一名侍卫,将自己要找的人吩咐那名侍卫去找来。那侍卫当然识得李越前,知道这家伙可是好招惹,别说让他去找四个人来,就算是去成百上千的人来,他也不敢推托,因此那侍卫二话没说便匆匆去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