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首页 > 校园 > 开学 > 第51章 偷梁VS换柱

第51章 偷梁VS换柱

目录

  “点起来没有?”

  苏丽看着一脸煤灰的秦朗,期盼地问。

  可怜秦朗趴在地上对着炉子下面的出风口吹了半天,炉子里的火也没有烧起来,只能从地上爬起来拍拍沾了灰的衣服,绝望地摇了摇头。

  这么个不起眼的小炉子,就是红星小学的孩子们冬天取暖的工具,炉子里烧的是煤,为了保证煤能多烧一会儿,一开始炉子里只会放几个煤球,然后再慢慢增多。

  炉子上会烧一壶水,水烧开后也会散发热量,然后就一直温热着,孩子们会带一些可以捂手的铁罐子、水壶来,靠这些铁罐子和水壶暖手、写字。

  今年的冬天比往年来的更早,才刚刚十一月,居然就下过了一场雪,张校长也没想到十一月雪就下了,急急忙忙带着张有田和媳妇儿,和村子里的人家一起,去镇上拉煤了。

  听张校长的意思,红星小学往年都是靠这种小煤炉度过冬天的。

  眼见着张校长一家走之前放进去的煤要烧完了,后面放进去的煤饼还没有点着,等下孩子们上课就得挨冻地上,一群老师都急了。

  “这怎么办?有酒没有?撒点酒,先点着再说啊!”江昭辉想起他们做烧烤的时候,也是拿酒引燃炭火的。

  “哪有酒啊,他们又不吃火锅!要不要去厨房开个火,再点几个煤饼?”

  苏丽也急了“你们谁会生火?”

  很可惜的是,这么多老师,一个会点农村土灶台的都没有。秦朗每次下厨,用的也只是电饭锅和电磁炉,但这两样东西都生不出火来。

  后来还是提早来上学的几个孩子看出了他们的窘境,三下两下把炉子里的火生起来了。

  “老师,煤不能放这么多,不通气,烧不起来的。”

  生好炉子的女学生羞涩地笑着“而且也浪费煤。”

  苏丽和秦朗长舒了口气,谢过了几个孩子,把点好的炉子放进了教室。

  天气变冷,分年级上课也成了不切实际的事情,为了保持温度,也为了节约煤饼,现在是一二三年纪在一起上课,三四年级在一起上课,五六年级在一起上课,黑板一边一半,孩子们也搬了桌椅挤到一个教室里,以讲台为中心对半分开。

  一年级孩子学的东西少,现在基本用不上黑板。

  听张校长说,红星小学还没有翻新之前,他们在土窑里上课,就是这么挤在一起上的。只是土窑没新教室这么多窗户,煤炉子味道太呛,又容易熏得人要睡觉,他们冬天只烧一下,暖和了就提走,大多数时间都是挨着冻上的,没有现在条件这么好。

  来支教的老师们都很难理解没有暖气又没有取暖设施,在这种动不动就零下的天气里该怎么上课,哪怕现在在教室和宿舍里搭起了小火炉,可在这种无孔不入的冰冻面前,这点热量犹如蚍蜉撼树般无力,根本没办法产生多大的作用。

  一直到上课之前,秦朗穿着从家里带来的大棉鞋,还在不停地跺脚。

  “这也太冷了,我的手都僵着写不了字了,我们就不能在淘宝买点电油汀、电火桶、小太阳之类的取暖吗?”

  他从温暖的广东省来的,从小生活在深圳,最是怕冷,连上课都要捧着课本窝在小煤炉旁边才读得出声音。

  “不行啊,我问过了,张校长说他们村的电路严重老化,根本带不起电暖气,电阻一大就跳闸,连电都用不了了。”

  教室面积大,一台两台电油汀根本带不起来,多了又会跳闸,再加上电费等零零总总的原因,使得他们在教室里用电取暖器都成了一种奢望。

  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为孩子们增添冲锋衣校服的好处就看出来了。

  这边山里经常下雪,冲锋衣外面是防水的,孩子们在赶路的时候只要把帽子一带,就不怕雪水浸到衣服里,等到了学校,擦干了雪水在炉子旁边烘一会儿就好。

  农村孩子的线衣大多都不是真的羊线,而是棉线或腈纶线,又厚重又不保暖,有些线都洗硬了没有了纤维,但冲锋衣里面是保暖的加绒衣和羽绒胆,到了这个天气,加绒衣加羽绒胆的厚度和保暖度有效的保护了孩子们的体温不会太快失,尤其对于那些每天早上要走一个小时山路从其他山上的村子里过来的孩子来说,已经比往些年暖和太多了。

  而且冲锋衣的颜色是红色的,要是深冬时节路结了冰,孩子真摔到了哪里,有颜色这么鲜的衣服,也好找。

  往年冬天总有几个孩子在山里摔伤的,到后来张校长和张有田每天天不亮就去山那头接孩子们,但是孩子们冬天的衣服大多是黑灰军绿这样耐脏的颜色,有时候张校长去接人,还因为看不清而经常错过,现在就不会了。

  即使张校长之前一直在说他们买校服是“华而不实”在这么多渐渐显出来的好处面前,也不得不说这种叫“冲锋衣”的衣服,确实要好过他想要买的外套式校服,哪怕它的价格在张校长看来真的是太贵。

  即使是在红星村,上学的孩子和不上学的孩子都要差很多。

  不上学的孩子们,现在这气温下穿着和九十月份时没什么变化,有些幼小的孩子还穿着开裆,脸和双手都涨得通红甚至紫青,脸上也都是冻出来的两坨红色,着鼻涕羡慕地看着上学去的哥哥姐姐。

  然而即使他们为孩子们添置了冲锋衣作为校服,许多学生依旧踩着秋天的布鞋甚至是现在城市里已经看不见的那种军绿色胶布鞋,一边上课,一边冻得直跺脚。

  孩子们的脚长得太快了,根本没办法将鞋也作为校服的一部分添置,而之前李老师和方老师发起的捐衣活动里,被捐献的大多都是衣裳,普通人观念里鞋穿过了就不“干净”了,再给别人穿是一种不礼貌,这也导致被捐献的物资里鞋类是最少的。

  秦朗穿着厚厚的棉鞋都觉得那冷气往脚脖子、脚趾里直钻,其他孩子们有多难受,可想而知。

  秦朗和杜若带的是要升中学的毕业班,五六年级孩子并在一起上课,五年级朗读语文课文时,六年级就抄写英语单词,相互错开,尽量互不干扰,可即使伴着朗朗的读书声,中间总有一道跺脚的声音特别明显,让正在上课的杜若忍不住皱起眉头。

  “李晓欣,你很冷吗?”

  她走到正在跺脚的女孩子旁边,低头看她的脚。

  “如果特别冷,就去炉子边烘一下脚。”

  杜若是所有老师里最不苟言笑的一个,孩子们都有些怕她,于是她放下书这么一说,那个叫李晓欣的女孩子脸立刻红了,着手一副要哭的样子。

  “没,我,我没想跺脚,我就是冷…”

  杜若不明白为什么她害怕的这么厉害,于是不由自主地打量起她,这一打量,立刻意识到了不对劲的地方。

  杜若蓦地伸出手拉开孩子拉到底的领子拉链,出来的不是加绒衣灰色的绒边,而是一件已经了线、有些发黄的米低领线衣。

  这样的线衣一看就是外面捐献的那种,样式好看却并不保暖,棉线织出的花样虽然好看,却四处镂空,秋天做个外衣还可以,冬天做打底却不行。

  除此之外,李晓欣的上衣里还七八糟穿了一些秋衣和背心,叠的鼓起一大块,看起来像是里面有加绒衣和羽绒胆的样子,其实一点都不保暖。

  “李晓欣,你衣服的内胆呢?”

  杜若赫然一惊,又去摸她子,只摸到薄薄一层防水外,里面应该有的抓绒保暖层没有了。

  李晓欣也已经慌了,吓得一动都不敢动,任由杜若拉起她的腿,发现里面只穿着一条短小的秋,袜子也是那种特别单薄的卡丝袜,只是穿了好几层,堪堪盖住脚踝,和秋之间还有一大截空隙。

  也难怪李晓欣冻得直跺脚,她本来就穿着帆布鞋,加上还是卡丝袜,能不冷吗?

  秦朗见动静不小,也没让孩子们继续读课文了,凑过来一看,面色也很是凝重。

  为了不让大人们“挪用”孩子的衣服,他们几乎想尽了一切办法,又是在前绣了巨大的名字、又是要求一定要穿校服来检查,抓绒衣外套是速干的,每个礼拜六礼拜天洗一下就干了,完全可以保证他们天天都穿,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几个学生说家里人不给他们穿校服。

  可一到了冬天,情况还是出现了。

  “这样也行?”

  秦朗被气笑了。

  “就给孩子穿一层皮?”

  “这个回头再说,李晓欣这么穿脚要冻出疮的。”

  杜若却顾不上再说什么,一边让孩子们自己默写英文单词,一边把李晓欣带了出来,一起去了自己的宿舍,翻箱倒柜的找可以让她穿上的子和袜子。

  李晓欣并不是红星村的孩子,她住在离红星村半个小时步程的白集村,那个村听说连自来水都没通,用的是井水,白集村来红星小学上学的有七个孩子,刚来的时候身上总散发出异味。

  他们从张校长那里知道白集村的人没有经常洗澡的习惯,杜若就强制要求他们每两天在学校的洗手间水池里接水擦个澡,又在班上反复告诉他们不讲究卫生会产生的问题,现在班里孩子无论有没有条件,几乎都会借着学校的水源来保持身体的洁净了。

  但到了冬天,这个习惯显然很难再保持。

  杜若要求李晓欣下鞋子的时候,李晓欣涨红了脸蹲下身捂住自己的脚,死活不肯让杜若动她的鞋。

  “不能,不能,熏人!”

  杜若拉扯了两下,实在拗不过这个孩子,只好把自己找出来的子和厚袜子放在她手里。

  “好好好,我不你鞋,你坐在椅子上,自己把子和袜子换了好不好?”

  李晓欣怯懦地点点头。

  杜若走出宿舍,体贴的为孩子关上门,靠着墙静静思考。

  李晓欣的衣服被“偷梁换柱”的事儿,究竟是一个特例,还是不止只有这么一件?

  被“偷梁换柱”的都是女孩么?

  他们的家人知不知道这个冬天如果一直穿得这么少,孩子会生病甚至会有更多的隐患?

  是单纯不想给女孩子穿好衣服,还是也有不得已的原因?

  她脑子里纷纷扰扰闪过一连串的疑问,直到被阖起的宿舍门发出“吱呀”地一声,李晓欣捏着自己那几双薄袜子,扭扭捏捏的走了出来。

  杜若知道山间冷,准备了不少羽绒,所以打底并不多,给李晓欣加上的还是秋天的厚袜,但至少贴着身,不会钻风,因为有弹,就算大一点也可以卷起来裹住腿。

  袜子是她带来的羊袜,很厚,足够保暖,就是对李晓欣来说大了点,可总比夏天的袜子强。

  李晓欣似乎也知道自己的校服被“拆了”是一件很不好的事,低着头不敢看杜若,也不说话。

  看见女孩这样,显然已经是害怕的不行了,虽然杜若有一肚子话想问,却也不能再继续问下去,她怕这孩子受不住压力崩溃哭出来。

  长叹口气,杜若只能摸了摸她的头,让她继续去上课。

  **

  和杜若一样,李晓欣的事情一被发现,秦朗就开始思考,这件事是特例,还是有不少人家已经对孩子的校服“下手”了。

  他让冲锋衣被拆了的孩子自己举手,但喊了三遍,也只有两个孩子举起手。

  问起来,一个是抓绒衣还没干,一个是不怕冷,觉得穿两层就够了,都不是家里人拆走了衣服。

  可等他让两个班级的班长挨个检查冲锋衣时,有不少孩子的神色就变得紧张起来。

  最后一点数,只是五、六两个年级,就有八个孩子的冲锋衣里只有抓绒衣,或者甚至连抓绒衣都没有,更是没有一个剩下羽绒内胆。

  全校八十七个孩子,五六年级加一起也没三十个人,居然有八个人衣服被拆了。

  可是无论秦朗怎么问,这几个孩子都不肯开口说为什么衣服少了,有些甚至干脆学之前那个说“不怕冷”的孩子一样,也说自己不怕冷,所以衣服丢家里了。

  那边,杜若领着李晓欣回来,秦朗用眼神问杜若有没有什么进展,杜若也只能悄悄摇了摇头。

  再看李晓欣,虽然已经不哆嗦了,可眼神中的惊恐却根本无法抑制。

  等下了课,秦朗和杜若将事情与黛文婷他们一说,再到班上仔细检查一看,低年级的孩子里也有六七个人是衣服被拆掉、只留下外面的冲锋外套的。

  “这还要问什么,肯定是衣服给家长扣下了,这么冷的天,哪有孩子愿意挨冻的!”

  江昭辉是直脾气,气得人都在发抖。

  “我们千防万防,还有这种不要脸的人家!衣服又不是他们买的,凭什么不给孩子穿?!”

  天气冷了,现在室外的体育课已经没办法上了,只要一出汗,不少孩子的头发上就会覆盖上一层薄薄的白霜,就连最爱跑步的张小虎都不愿意出去活动了,出了汗以后停止活动,身上渐渐冷下来的汗水会连带着身体也冰冷下来,尤其是脊背上的凉,简直是沁入骨头里,身上的寒气加着外面的冷意,那感觉就像是光着身子被丢到冰库里。

  江昭辉原本也不信,跑了几圈后感觉身上跟有无数冰刺棘身似的,也就不再勉强了。现在体育课都换成他在多媒体教室给孩子们放下载好的电影或者动画片。

  就在老师们又气又恨时,张校长一家推着采购来的煤饼和木炭回来了。

  昨天傍晚他们就跟着车子走了,跟着村子里的乡民在外面奔波了一天,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经费,货比无数家,挨家挨店价,总算是把煤饼和木炭拖了回来。

  “这鬼天,就怕下雪,我们是紧赶慢赶,累死了。”

  张校长一回来就忙活着要把煤和炭送到厨房里堆起来,见几个老师脸色不好,也跟着一愣。

  “怎么了,学校里出什么事了吗?”

  他们走的时候蒸了馒头、做了咸菜,最后一堂课时只要把蒸屉往每个班的小煤炉上一架,孩子们中午就能吃了,他走之前也反复叮嘱过,理论上不会出什么问题。

  “是校服的事儿。”

  几个老师一边帮着搬煤饼,一边把他们发现的这件事说了。

  “只有十几个人衣服穿得不对?那说明你们绣字那个主意还是有用的嘛!要是不绣那个名字,怕是一半娃娃连衣服都穿不上呢!”

  谁料张校长听了他们的话,非但没有生气,反倒笑了起来。

  见张校长不怒反乐,几个老师心情更加沉重了。

  “行了,这事我知道了,也不是多大事。”

  张校长都不觉得这事严重。

  “那现在怎么办?不能让孩子们有衣服穿还挨冻吧!”

  苏丽急了。

  “山里人也要脸面,这种事又不是什么体面事。回头,我带你们到孩子家里去走一趟,亲自做做‘思想教育’。”

  张校长显然已经习惯了这种情况,大手一挥。

  “等礼拜六礼拜天,你们带上买的饼干和糖果,和我一起去家访!”

目录
返回顶部